- 產品詳情
- 聯系方式
- 產品品牌:衛恒銅雕
- 供貨總量:不限
- 價格說明:議定
- 包裝說明:不限
- 物流說明:貨運及物流
- 交貨說明:按訂單
- 有效期至:長期有效
衛恒銅雕(圖)-純黃銅地動儀雕塑-地動儀 :
鑄銅人物雕塑,現代人物雕塑,人物雕塑廠家2004年,多家博物館和研究所合作,成立了“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”課題組,由馮銳任課題組組長,再次展開復原地動儀的工作。通過對古代文獻進行深入的研究,并結合現代的科學理論,馮銳重新設計了地動儀的外形,讓8個蟾蜍反身向外,托起地動儀,同時張大嘴巴準備承接銅球。馮銳又將地動儀中關鍵的部件——都柱,由“立棍式”改成了“懸垂擺式”。2005年4 月,重新復原的地動儀通過了由學、考古學、機械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的組成的驗收的鑒定,得到了考古界和科技界的一致認可。
關于地動儀是否真的具有監測的功能,由于原物的失傳與史料記載的不詳實,至今仍然有很多質疑的聲音,其中有代表性的當屬我國生化博士、“學術小衛士”發表在《中國青年報》的文章。他提到:“不必懷疑張衡曾經建造出一臺叫候風地動儀的儀器,但是沒有證據能夠證明、也沒有理由讓人信服地動儀曾經發揮過驗震的功能。它很可能和今人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,僅僅是個無用的擺設?!?
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(公元134年12月13日),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,吐出了銅球,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里。當時在京師(洛陽)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下震動的跡象,于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,責怪地動儀不靈驗。沒過幾天,隴西(今甘肅省天水地區)有人快馬來報,證實那里前幾天確實發生了震動,于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。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,地動儀標示無誤,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。
1975年,河南省考古隊在洛陽市南郊,發掘出土了一座搭建在山坡上的建筑。這就是建于東漢建武元年“公元25年”有名的靈臺。靈臺是古時帝王用來觀天象,占幸運,卜吉兇的高臺建筑。經資料考證“張衡地動儀”也曾經放置在這里,并進行過地下震動觀測。該建筑室內只有2.2米見方,地動儀若是半徑八尺(1.85米),放進去就沒有活動余地了,顯然不合適,應該另建更大的。若直徑是60公分,只占地面總面積的九分之一,還有很多空間,可放些配套設施,如計時刻漏等;3、任何器具以用為本,在完成功能的前提下又利于制作和操作,體積盡量小,不是越大越好。地動儀直徑1.85米實無必要,而直徑是60公分,無論是制作、搬運、安放、操作、觀察等都方便。